耐克倫敦:一場“偉大”的營銷擦邊球
耐克與阿迪達斯到底誰才是明媒正娶的倫敦奧運合作伙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誰又是為奧運出了錢的贊助品牌?雖然奧運場館內不能有任何廣告存在,不過為了充分保證頂級贊助商的利益,奧組委規(guī)定每個類別只允許有一個商家入圍,這也就幫助該品牌與同類競爭對手區(qū)別開。所謂“正房”與“小三”的差別,就在于交了贊助費的品牌能在廣告中光明正大使用奧運字眼和五環(huán)標識,而另一個沒交錢的只能冒險地打打擦邊球,努力向奧運湊近乎卻不能被抓到證據,不過事實證明,小三的勝利越來越明顯了。08年北京奧運劉翔因傷退賽,隨后第二天Nike用報紙的整版面刊登劉翔的平面,那一句“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柔軟了多少觀眾的心,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在即之時,不早不晚剛剛好,愛打擦邊球的Nike又來了!
一個行業(yè)內的領先品牌大概要花費1億美元才能成為奧運會的頂級贊助商,但根據美國最近對1034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其實根本不知道誰才是名正言順的奧運官方贊助品牌。有34%的消費者誤認為Nike是倫敦奧運合作伙伴,而只有24%的訪問者給出了正確答案——阿迪達斯才是真正出錢的那一個。這就像是正房被誤認為是小三,對于品牌來說,又是一次尷尬的經歷。而這種誤區(qū)的產生,正是來自于奧運之前品牌在廣告宣傳上的輪番轟炸!Nike在奧運開幕式前兩天才開啟的“活出你的偉大”全球Campaign成功地幫助它形象逆轉,雖然外界質疑紛繁,認為Nike在打奧運擦邊球,但由于證據不足,奧組委還是只能宣告其“無罪”。
7月25日,Nike在全球統(tǒng)一的廣告片“Find Your Greatness(活出你的偉大)”先是在社交媒體上預熱,隨后在奧運會開幕式的當天,這支TVC正式登陸全球25個國家的電視臺,雖然Nike始終沒有說明這是一個奧運Campaign,不過來者何意,大家都已經心知肚明了。更有趣的是,就算不能直言不諱地提到倫敦奧運,Nike還是將廣告拍攝地點選在了世界各地地名中帶有“倫敦”字眼的地方——并且特意給了幾個大大的鏡頭,“倫敦旅館”、“倫敦廣場”,又或者是其他國家的“倫敦XX”,普通年輕人匯聚到地名中帶有“倫敦”字樣的地點,來挑戰(zhàn)自己的偉大。Nike都說了,“偉大不限地點,不限身份”,面對這樣積極而又充滿力量的理論,奧組委又能說什么呢?如果你非要把它與倫敦奧運掛鉤,那可能是你的事情。
冒險不止于此,Nike繼續(xù)對奧運做著含蓄而充滿感情的致辭。其中在英國出街的一張平面,似乎讓好事者抓到了Nike在打擦邊球的證據。以下這張平面的文案“偉大不僅僅存在于SW19”,明顯地提到了倫敦奧運網球賽主辦場館SW19。不過如果奧組委真的對“SW19”發(fā)起質疑,Nike的解釋也完全可以很坦然,SW19只是溫布爾登網球場館的郵政編碼罷了。從更大的層面上來自圓其說的話,Nike并不是在發(fā)起一場所謂的奧運Campaign,只不過是這次“Find Your Greatness”的口號帶有了更多倫敦口音而已。
如果對中國的消費者做一個調查,問問阿迪達斯和Nike到底誰才是奧運的贊助商,可能認同Nike是官方贊助商的比例,要遠遠超過上文所提到34%。因為Nike在新浪微博中對奧運賽程的互動,已經走在了很多品牌之前。北京時間7月28日晚,備受關注的李娜在女網單打首輪便爆冷出局,隨后@NikeWomen賬號便立即發(fā)布了一張隱喻李娜惜別倫敦奧運的平面,更新速度甚至超過了門戶網站的發(fā)文速度。而后在7月29日凌晨,年輕小將葉詩文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女子400米混合泳比賽金牌,Nike又呼應地在文案中寫道“偉大與經驗無關”。而由于本屆社交奧運的特殊性,非奧運合作品牌不允許在媒體上使用有關“奧運”與“金牌”的字眼,所以Nike在微博中跟進賽程時也不得不謹言慎行,不過即便如此,由于Nike跟蹤熱點的及時性,這些平面背后所暗指的奧運故事也已經相當醒目。
另外,在整個“活出偉大”的Campaign中,為了體現每個平凡人也可以發(fā)現自己的偉大之處,Nike此次也與社交媒體結合,鼓勵網友在官網中寫出自己的偉大快訊,并支持視頻上傳。而為了推廣這一活動,在7月28日倫敦奧運會開幕式舉辦當天,Nike甚至在騰訊和新浪首頁購買了整個版面來推廣“偉大快訊”的活動。正因為不早不晚,剛巧趕在奧運開始之際發(fā)起全球Campaign,所以Nike也被眾多媒體評論為故意進行“埋伏營銷”,借機揩奧運的油——不過Nike的新聞發(fā)言人對外表現的卻很自然,這只不過是在MakeItAccount平臺之下進行的再正常不過的Campaign。鼓勵每個人活出自己的偉大,這聽起來沒有什么不好。可以說Nike打了一場“偉大”的奧運擦邊球戰(zhàn)役。
隨著奧運贊助商價值的水漲船高,奧運會這場商業(yè)游戲的入場費愈加高昂,而奧運贊助商的行業(yè)排他性,也注定了在全球范圍內,這場游戲的參與者就是有限的幾十家。但面臨全球最重大的體育賽事,眾品牌皆蠢蠢欲動,想借光奧運的可遠遠不止這幾位贊助商,因此擦邊球也必然會成為非贊助商品牌必用的手段之一。而對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不會研究到底誰是奧運名正言順的局內人,讓他們記住的依舊是那份能打動他們的體育精神。
來源:廣告門 作者:grace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王琪,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qyysmy.cn/blog/archives/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