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8月5日電 /美通社/ -- 由中華網(wǎng)、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fēng)物和鄉(xiāng)村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志愿者協(xié)會攜手發(fā)起的“守藝中華風(fēng)物之旅”來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點“漳州”,探訪本地生活,了解當(dāng)?shù)匚幕?,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守護百年傳統(tǒng)技藝。
印泥,我國文房特有之物,簽發(fā)書信,鈐記金石書畫,不無用之。印泥如印章之衣飾。服裝不整,則失之寒磣;印泥不佳,則印章不能生色。印泥以福建漳州麗華齋所制為較好,與杭州西泠印泥、常州龍泉印泥并稱“中國三大印社”。蘇州姜思序堂、微州益壽堂、北京榮寶齋等所制印泥,亦有可用者。
清康熙時,漳州府“麗華齋”業(yè)主魏長安精選麝香、珍珠、猴棗、瑪瑙、珊瑚、金箔、梅片、琥珀等八味名貴原料,經(jīng)研磨成粉,加陳油、洋紅、艾絨,采取精心配料等特殊工藝制作成“八寶印泥”。八寶印泥位列“漳州三寶”之一,素有“文房五寶”之稱。
本是救命藥化作文房寶
八寶印泥實乃藥膏入“歧途”而得。相傳,清康熙十二年(1673),漳州人氏魏長安乃源豐藥材行老板,頗好文墨。嘗用珍珠、瑪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棗、冰片和艾絨等八味珍稀藥材,調(diào)以蓖麻油,磦銀朱,遂成療刀傷、燙傷、瘋狗咬傷之藥 -- 八寶藥膏。
怎奈入藥多為貴重藥材,少人問津,鮮為人知。偶然之際,魏氏以八寶藥膏作印泥,鈐蓋書畫之上,光彩艷麗,頗為少見。魏氏大喜,遂研制改進,八寶藥膏遂成八寶印泥,應(yīng)時上市。一時生意興隆,廣為傳播。
清乾隆十一年(1746),汀漳龍道尹侯嗣達特為八寶印泥取號 “麗華齋”送入清廷內(nèi)宮為貢品,乾隆帝常將其賜與近臣。凡至京師通人學(xué)士、大書畫家,莫不器重之。
霜葉爭輝 別樣盛紅
漳州八寶印泥素有“印紙則桃花欲笑,鈐朱則墨韻增輝”之譽,品第使然,盛名不負(fù)。
八寶印泥以珍珠、瑪瑙、金箔等珍貴藥材入料,精工而成,成品色澤鮮和,浸水不化,火燒留痕,其色朱奪目,細(xì)膩渾厚,氣味芬芳;冬寒不凝,夏暑不泄;燥熱不干,陰雨不霉。
用料與研制事無巨細(xì),孜孜循善。應(yīng)以同仁堂古訓(xùn)“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當(dāng)是不虛。
漳州八寶印泥配方是為絕密,少人知曉。知曉之人采買原料,亦不在一處辦齊,是為配方周全之策。
黃稷堂先生曾開了一家八寶印泥作坊,取名“慧廬”。1938年,弘一法師特向其討要“慧廬”八寶印泥,用后贊不絕口,特為黃稷堂題寫“慧廬”匾額,稱八寶印泥“瑩潤精妙,冠絕儕偶”。
臨危受命 柳暗花明
建國之初,八寶印泥作坊繁雜,后集于一處,始設(shè)漳州八寶印泥廠。此廠生產(chǎn)曾一度輝煌,獲譽無數(shù)。
怎奈,此物用途日益少疏,加之入料原本昂貴以,不易采買,盛況去如流水,八寶印泥廠喘息延命,一日不如一日,終至負(fù)債而行。
楊錫偉自幼與印泥為伴,嗜愛有佳。公元一九九八年,楊錫偉臨危受命,任職廠長,誓要力挽狂瀾,再續(xù)八寶印泥往日榮光。
從精進工藝著手,楊錫偉提煉稀釋蓖麻油,屢敗屢戰(zhàn),終有所獲,八寶印泥色澤遂煥然一新,更為灼目??嘤诋a(chǎn)品單一,楊錫偉橫縱著力。橫向而論,黃、綠、藍、棕、紫諸等彩色印泥問世;縱向而言,高、中、低檔印泥應(yīng)有盡有。一時間,曾為御用貢品的八寶印泥,也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后又青花龍泉瓷盒相繼而出,實用與收藏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