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newsletter

《紐約時報》將“寄生” Facebook,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終成“絕唱”

華爾街日報又曝出新聞,一項名為“Instant Articles”計劃,F(xiàn)acebook 與紐約時報等在 Facebook 本地發(fā)布新聞的合作計劃接近于達成,最快將在5月開始實施。紐約時報CEO直言,哪家媒體承受得起不與 Facebook 合作的代價?

《紐約時報》將“寄生” Facebook,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終成“絕唱”

令人找不著北的《紐約時報》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墨跡未干,美國東部時間5月1日,華爾街日報又曝出新聞,一項名為“Instant Articles”,F(xiàn)acebook 與紐約時報等在 Facebook 本地發(fā)布新聞的合作計劃接近于達成,最快將在5月開始實施。“灰貴婦” 紐約時報即將投身IT小鮮肉 Facebook的懷抱?

這段“緋聞”在美國東部時間2015年3月23日,由緋聞主角紐約時報正式披露。紐約時報當時的報道說,F(xiàn)acebook 向眾媒體機構提出直接在 Facebook 發(fā)布新聞而非內容鏈接的計劃(Facebook 在新聞內容上的布局可參考鈦媒體精選文章《Facebook 為布局新聞門戶下重注:廣告收入100%歸媒體,陰謀or陽謀?》),引起了業(yè)界的喧嘩。

在鈦媒體作者杰羅姆看來,對于新聞業(yè)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新興技術平臺對于媒體機構的熊抱,意味著新媒體生態(tài)的一次劇烈蛻變。

紐約時報3月23日的報道稱,F(xiàn)acebook 與眾媒體間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即將成行。不過,一個多月過去了,在業(yè)界一片反對聲浪中,這個計劃似乎按下不提了。不過,馬克·扎克伯格看來決不會因為有人反彈,就放棄自己的戰(zhàn)略構想,或早或晚,在 Facebook 的圍城中,建立屬于 Facebook 的媒體花園的藍圖一定會實現(xiàn)。

那么,對于紐約時報來說,這項“即時文匯”(Instant Articles)計劃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紐約時報》將“寄生” Facebook,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終成“絕唱”

任何武斷的預言與結論都顯得蒼促而輕率。但是,基于2015年4月30日紐約時報公司發(fā)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合作,對于紐約時報來說,有許多無奈和無聊。

2015年4月30日發(fā)布的這份季報并沒有多少新聞價值。但是,如果Facebook的“即時文匯”(Instant Articles )計劃真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的在5月間成行,那么,這份季報很可能成為紐約時報“最后的季報”,成為其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下季報的絕唱。紐約時報的固有商業(yè)模式將經歷巨大的變遷,甚至走得更遠,比如,完全投入 Facebook 的懷抱。因此,我們有必要認真地來研讀一下這份季報。

這份季報顯示,數字業(yè)務已經成為紐約時報未來的諾亞方舟。但是,這個被稱為“灰貴婦”( The Gray Lady ) 的傳統(tǒng)報業(yè)巨頭,正在被放肆地展露肌肉的 Facebook 引誘。參加 Facebook 的盛大派對,交出自己對網絡內容、廣告的部分控制權,還是擁抱寂寞,艱難前行,直面并不確定的未來?從這份季報中,我們找不到答案,只可以看到無奈。

當季凈虧損1400萬美元是這份季報的基礎數據。凈虧損1400萬美元,并不是什么大數字,也不能說明什么問題??袋c在于構成這個數字的其他許多關鍵數字。你可以通過這份季報找到信心倍增的理由,也可以通過這份季報,進一步看衰紐約時報。你所需要的東西,全有。不同的只是如何解讀。下面四組關鍵數據值得關注:

一,在這個季度里,時報公司共增加了4.7萬新的數字訂戶使數字訂戶總數達到了95.7萬,比2014年第一季度增加了20%。有人因此推斷,2015年,紐約時報數字訂戶突破100萬,板上釘釘。這是一條非常正面的信息,雖然,數字訂戶這個概念并不十分明確、精確,這個訂戶數是指紐約時報電子版的訂戶,還是包括了電子版及其它一些數字產品的訂戶?這對于判斷紐約時報付費墻(PayWall)的進展十分關鍵。紐約時報的信息顯示,這是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增長最為強勁的一季。

二,這個季度的數字訂閱(Digital subscriptions)貢獻了4600萬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同季增長14%。

三,紐約時報公司總收入比上一季下降了1.6%,為3.84億美元。其中發(fā)行收入增加了1%,這得益于報紙的到戶投遞費用提價,提價收入對沖了報攤零售收入的下降。

四,當季數字廣告收入增加了11%。但是,占據較大份額、擁有較高毛利的印刷版廣告同樣下跌了11%,對沖之后,紐約時報的廣告總收入下跌5.8%。

上述數據顯示,紐約時報數字用戶數、數字業(yè)務收入都在持續(xù)增加,印刷版發(fā)行量與印刷版收入都在持續(xù)下降。這種趨勢看起來還會持續(xù)相當一段時間。紐約時報沒有提供當季數字訂閱收入與數字廣告收入之和,是否已經成功地覆蓋了其數字業(yè)務的所有開銷。紐約時報曾在上個世紀末組建了完全獨立的時報數字公司,試圖在納斯達克泡沫高潮時沖關上市,但事與愿違,泡沫破裂得比預期快,上市計劃破產。因此,目前紐約時報的數字業(yè)務部門,仍然是這家公司的下屬部門。人們一直十分好奇,紐約時報數字部門能夠養(yǎng)活自己嗎?如果現(xiàn)在還不能,什么時候可以?以印刷業(yè)務與平面廣告收入來長期供養(yǎng)數字部門,看起來顯然已經勉為其難了。

但從這份最新的財報中,你能期待什么呢?

數字業(yè)務的貢獻,能夠最終超過印刷業(yè)務,撐起半邊天嗎?真不好說,紐約時報CEO馬克·湯普生(Mark Thompson)4月30日在說明業(yè)績的時候,也躲躲閃閃,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定心丸。

《紐約時報》將“寄生” Facebook,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終成“絕唱”

更關鍵的是,紐約時報成長中的數字業(yè)務商業(yè)模式,即將經受“即時文匯”(Instant Articles)計劃的致命沖擊。他們有能力對Facebook說不嗎?他們能夠承受不參與Facebook發(fā)起的這場游戲的后果嗎?而如果參與,那么,紐約時報目前漸有起色的網絡收費墻模式以及本地網絡廣告模式,將不得不有所改變。紐約時報賴以生存的新聞報道內容在紐約時報網站收費、在 Facebook 上免費雙軌并行,匪夷所思。

或許,2015年第一季季報,是我們可以看到的紐約時報最后一份傳統(tǒng)的季報,下一份季報呈現(xiàn)的收入結構可能將發(fā)生重大的變化?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即時文匯”(Instant Articles)方案在2015年5月實施,那么,紐約時報通過Facebook結算的廣告收入將大幅增加,由于失去了Facebook外鏈導流的巨大流量,紐約時報網站流量及相應的網站廣告收入將會大幅下降,數字訂戶的增長勢頭,可能戛然而止。

因為,那時候,F(xiàn)acebook 的14億用戶如果愿意的話,可以在 Facebook 上免費閱讀紐約時報的內容。“即時文匯”計劃對于紐約時報印刷版的發(fā)行、印刷版廣告拓展沒有什么積極的影響,對于紐約時報的希望之星 —— 數字訂戶的增加、數字廣告的增加,也沒有什么可以預期的加持。恰恰相反,“即時文匯”計劃將對所有這一切構成負面的沖擊,換來的,只是紐約時報在犧牲自己對于在線用戶數據的完全控制的前提下的、并不確定的來自 Facebook 的廣告收益。這份莫須有的收益大到紐約時報無法拒絕嗎?FacebooK 可能給出的保底數字會有多大?

紐約時報的這份季報本身以及紐約時報管理層對此項可能的重大變故均沒有特別的說明。

從這份季報,看不出紐約時報“與魔鬼交易”的充分理由;也看不出紐約時報我行我素獨立前行的底氣與本錢。

有記者曾在不同場合反復追問 CEO 馬克·湯普生關于 Facebook 的話題,湯普生堅持顧左右而言他。但在扯與 Facebook 無關的一個話題時,這位CEO卻說漏了嘴。他說,哪家媒體承受得起不與 Facebook 合作的代價?他的原話更為經典:參與那個游戲,有風險(risk),是的。但是,“置身那個派對之外,有危險(danger)?!?/strong>

《紐約時報》將“寄生” Facebook,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終成“絕唱”

《紐約時報》將“寄生” Facebook,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終成“絕唱”
紐約時報CEO馬克·湯普生(Mark Thompson)

顯然,馬克·湯普生先生十分清楚自己該怎么做。至于這樣做究竟對不對,那就不好說了。時間會解除所有的疑慮。

我們期待著紐約時報的下一份季報,好奇那是一份與此前大同小異的季報,還是一份數字業(yè)務劇變從而呈現(xiàn)紐約時報變革方向的季報。這個實驗,值得以顯微鏡來檢視。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就象紐約時報2015年3月的完整報道,以及更早的在2014年10月由紐約時報著名記者戴衛(wèi)·卡爾披露的“傳聞”一樣,華爾街日報的這次報料,可能只不過是 Facebook 刻意進行的一場吹風會、心理戰(zhàn),只不過是為了這項計劃的逐步推進與真正實施暖場。參與這場游戲,有風險;不參與這場派對,有危險 —— 當這樣的認知成為美國新聞機構高管的共識時,F(xiàn)acebook 游刃有余。

 

作者:杰羅姆
來源:鈦媒體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祁媛,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qyysmy.cn/blog/archives/16263

China-PRNewsire-300-300